引言
提起西安,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各大名胜古迹和“大唐不夜城”,盛世唐朝与它息息相关。
西安作为旅游胜地,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悠久的时代背景,为它留下了无数文化和美食令人心驰神往。
(大唐不夜城)
但追溯历史,让人感到好奇的是,似乎唐朝之后,就不再有朝代把首都定在西安了,西安也由此在历史上逐渐变透明。究竟是什么原因,让后来的王朝都选择放弃西安呢?
一、盛世开局乱世结尾
西安地处中原关中地区,属于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。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,就有蓝田古人在此处建立部落群族。
到了西周时期,周文王首次将都城定都于此,称作“镐京”,西安开始初具雏形。
(镐京遗址)
西安虽然先后有十三个朝代都定都于此,但要看时代的发展,还是主要看大统一王朝。
中国一共有九个大统一朝代,第一个大统一王朝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朝。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,建都咸阳,除了秦国本身就一直都以西安为首都外,在地理和经济方面,在当时也是发展较好的。
随后的大一统王朝,像汉朝,隋朝,唐朝等都相继选择将首都定于西安,到了明朝,朱元璋在定都时,也有大臣推荐他选择西安,为什么朱元璋没有接受这个提议呢?
(朱元璋)
因为不论哪个朝代,建功立业之初,都希望自己的国家可以千古永存。但我们都知道历史的发展,这是不可能的事,因为战争是无法避免的。
古代由于交通不便,经济的发展自然也缓慢,往往都是先围绕都城开始发展,也就是说,一个朝代要想拥有持续发展,都城一定是要建立在最能保障安全,最远离战乱的地方。
而历史上发生的最为凶险的战乱,一定就是最臭名昭著的“五胡乱华”了。五胡乱华的主要战场恰巧就是关中地区,这也在朱元璋的考量范围内,因为明朝在大一统时,恰好新疆一带就没有收回成功。
(五胡乱华)
西安位于关中,交通虽然是四通八达十分便利,不过反之对匈奴等来犯也是一样便利。
晋魏时期,由于前期三国混战,导致中原地区人口锐减,为了能够快速缓解中原经济状况,开始大量招纳胡人入中原。初期确实达到了理想的成果,但也随之埋下了隐患。
胡人生活的区域较为严寒,不适合耕种,为了占据更多繁衍空间,五股胡人势力交汇,在西晋八王之乱时趁虚而入,一改之前汉尊鲜卑的局面,控制了中原地区。
此后的135年间,胡人统治下的中原可谓是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 ”汉人文化遭受到巨大的损失,甚至几乎到了灭种的程度。
(胡人)
胡人问题,即使是盛世强大的唐朝都对此不容小觑,唐朝表面对此进行了亲胡人的态度,但管控却一点也没少。
虽然唐朝时期西安没有受到“五胡俱乐部”的影响,但西安仍然因为战乱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,这指的就是“安史之乱”和“黄巢起义”。
“安史之乱”开启了唐朝的衰退,让唐朝失去了近半的国力,而“黄巢起义”则直接成为唐朝灭亡的导火索。
(黄巢起义)
黄巢科考失败后,本着对唐朝世家制度对怨恨,带领起义军一路攻打,占领长安,随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针对世家大族的迫杀。
黄巢占领长安三年,不仅杀光了所有乡绅大族,同时也将长安的建筑设施道路损害了十之八九。
虽然黄巢起义这一举止对之后的朝代科举文化都起到了重大意义,但对于西安而言,无疑是造成它衰败的重要原因。
以至于到了宋朝,西安已经是被糟蹋的完全不能看了,更别说是再次成为新朝都城了。
(战乱)
二、粮食短缺环境恶化
除去战争带来的损害之外,粮食短缺和环境恶化,也是造成西安后半历史衰落的重要原因。
我们经常回顾贞观之治大唐盛世这段非常令人骄傲的历史,不过古代即使是最盛世,都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,就是百姓吃不饱,这在唐朝的西安尤为典型。
西安平原虽然土地肥沃,适合农业发展,但总体面积却不大。随着建都发展的越来越好之后,人口也随之增长起来,抛开百姓居住占地,剩下可供种植粮食的土地就不剩多少了。
(粮食)
人口多,粮食供给却跟不上,唐朝时期,朝廷为了减少长安粮食供给,就经常给不太重要的官职部门放长假回老家。
除了官员,皇帝也时常因为粮食问题离开长安迁居到洛阳,像我们熟知的唐太宗,唐玄宗,都有因为这个原因迁居过一段时间,武则天则更是直接就将都城迁到了洛阳。
皇帝高官尚且如此,就更别提居住在长安城里的普通百姓了。所谓“长安米贵”,正是这个道理。
当然针对都城粮食短缺问题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,就比如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,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。到了唐朝,更是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更加完善了许多。
(运河)
运河的开通虽然利在千秋,但有利也有弊,大兴土木最大的危害就是原有的植被被破坏。
隋唐时期,为了扩大居民住地,长安一代的森林被砍伐一空,严重的破坏了长安的生态平衡,导致黄河水患频发,植被短缺又常有干旱,以至于关中一带时常因为天灾满目疮痍。
(荒地)
三、经济边缘化
粮食的短缺就连日常长安人民的供给都有些吃力,更别提灾难频发,民以食为天,粮食跟不上,民生问题自然也困难起来。
随着历史不断变迁,西北环境也逐渐恶化,导致丝绸之路之路被迫中断,人民生产力又跟不上,所以西安的经济发展就逐渐被边缘化。
历史后期,航海事业扩大发展,南方沿海城市的经济逐渐开始代替北方成为全国重心,北方地区大部分城市经济都开始衰退,更别提被十几个朝代接连嚯嚯的西安了。
(战争)
1993年,作家贾平凹出版《废都》,侧面描写了西安经济尴尬的局面。
为了摆脱“废都”名号,西安下定决心认真发展经济。虽然工业发展是短板,但拥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西安,扬长避短,成功发展旅游业,吸引力世界各地的人来感受中华文化,也成功将一个即将边缘化的落魄古都,恢复为以往的“千里金城”。
(大唐不夜城)